在中國正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之際,試想一下,如果人民幣真的與美國在爭奪全球主導權中開始針鋒相對,將是怎樣的情景?

至少,在人民幣何時能與美元平起平坐這個問題上,出現了智者見智的不同觀點。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曾在去年 11 月初舉行的國際金融論壇(IFF)全球年會上表示,人民幣想與美元成為一個數量級的貨幣還需要 15 年。匯豐控股行政總裁歐智華則在今年 3 月底稱,人民幣取代美元是個“天真的想法”。

無論圍繞這一問題的觀點分歧有多大,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崛起一直被視為對美元的一大威脅。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曾在 2009 年的一篇文章中倡議,將 IMF 的特別提款權(SDR)發展成一種新的超主權貨幣,“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鈎、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貨幣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暗示美元應該被取代。中國當前正推動人民幣被納入 SDR 貨幣籃子。

《經濟學人》在最新一期的 The World If 系列特別報導中認為,美國當然有理由擔心人民幣。文章給出了下列幾大理由:

  • 作為一個可靠的替代者,人民幣的崛起將漸漸破壞美國霸權的基石

因為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的中心地位,所以對伊朗和朝鮮的經濟制裁才有效果。45% 的跨國結算都以美元進行,因此任何擁有國際業務的銀行都要與美國銀行系統對接來進行清算與資金管理。為獲得美國的許可,這些銀行不得不注意到美國做出的制裁決定。2013 年當美國制裁朝鮮主要的外匯銀行時,中國銀行開始不再為朝鮮客戶提供服務。2012 年在美國對伊朗施壓最嚴厲時,中國減少了進口伊朗的原油。

  • 當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後,美元具有的政治槓桿作用將被消解

中國已經幾乎完成了一套人民幣跨境結算的系統。雖然中國低調地表示這只是一個讓交易更便利的平台,但實際上的意義卻極為深遠。它成為一個資金高速公路,讓公司與銀行可以在全球範圍流動,而不需要與美元掛鉤。

  • 美國將很難追蹤到是誰以什麼目的在使用中國國際支付系統(CIPS)

威脅將某國排除美國金融系統以外將開始不再起多大作用,中國也將擁有一個擴散自己想法的新工具。雖然中國如果過於隨意使用這一伎倆將降低人民幣的聲望,但僅僅是具有這一懲戒性的威脅就足以讓中國達到目的。

國際化的人民幣同樣會讓中國得到更多尊重。中國已經表明了在危難時刻願意被認為是地球上的好公民。在 1997-1998 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 2008-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時,中國讓人民幣匯率緊盯美元,向他國保證中國不會利用人民幣貶值來獲取自己的經濟利益。當全球人民幣使用開始增加時,中國作為全球金融體系的支撐之一,將被放到需要承擔更大責任的位置。

當雷曼兄弟公司在 2008 年破產後,美聯儲為全球的銀行提供了緊急互換貨幣信貸額度。如果 20 年後再有危機出現,中國會扮演類似的角色。目前中國正通過與從阿根廷到俄羅斯在內的多國建立貨幣互惠信貸,開始逐步組建這一框架。

人民幣崛起帶來的將有極為重大的經濟結果。美國作為當今主流貨幣的發行者所享有的“過度特權”將逐漸衰退。因為現在對於美元資產的需求依然旺盛——全球 60% 的央行儲備金都是美元,因此美國與美國的公司可以以更高的價格出售債券。債券收益率與價格走勢相反,亦即美國人可以很低的利率借款時,美國政府可以很容易地補充赤字,公司也更容易籌款。

美國的這一“過度特權”有多大價值?因為美元的統治地位,研究者們發現美國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比 2000 年僅僅減少了 1%。美國能以美元發行債券。因此小國中因為貨幣不匹配導致的債務危機基本上在美國不會發生。當政府不能還款時,美聯儲只需要印更多的美元就行了。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估算,這一優勢至少為美國每年帶來 1000 億美元的利益。

當人民幣開始挑戰美元時,中國將開始瓜分這一蛋糕。在有人民幣作為替代後,其他國家的投資者可能開始出售美元資產。這可能將提高美國的利率,弱化其經濟。研究已經表明,美聯儲可能可以通過回購被拋售的外國債券來緩解這一趨勢,但不能完全阻止這一趨勢。結果是美國可能需要更加努力重新獲得全球投資者的信心,或者會開始控制政府的負債。

不過,儘管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地位推進程度令人驚訝,甚至已經成為第五大國際支付貨幣,但仍未能撼動美元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IMF 統計數據顯示,2014 年,全球央行的貨幣儲備中有 62.9% 都是美元。匯豐銀行在 4 月對全球外匯儲備管理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人民幣有望在 2030 年占到全球外儲貨幣的 12.5%,成為世界第二大儲備貨幣。但這一數值仍然遠遠落後於美元的市場份額。

《經濟學人》文章也稱,外國人目前持有 2000 億美元的中國股票與債券,但美元的數字是 16 萬億,是人民幣的 80 倍。

目前,人民幣在全球舞台上還是一個小角色。但需要提醒的是,在 20 世紀初,美元也是。